2021 Reading Project # 16 2030轉職地圖

人生RPG
Aug 18, 2021

人生RPG IG & 人生RPG FB

作者:蘇盈如 Sandy Su

心得:

職場,多數人生命必經之所在並陪伴你我度過人生超過1/3的時間。大多時候我們注視著眼前工作目標與進度,堆疊著自身的經驗持續向前。而未來的職場堆疊著自身的經驗持續向前。面對未來更未知的職涯,我們應該如何提升或是維持自身的能力,本書作者有著許多建議,濃縮了過往人資及生命經歷提供解方。對於嚮往走出台灣迎向國際取得工作的讀者也是一本很好的書籍。而閱讀完本書,對於正在進行職涯轉換的我也有了一些原本沒有的想法跟動力。

在推薦序當中,徐智明先生濃縮了本書的四大精華,是本書反覆出現的概念。心得就徐先生提及的四大精華與大家一起分享。

1.建立人脈網

人從出生直至死亡,多數都無法獨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求學階段透過同儕互動習得社會化,出社會就職開始與同事上司互動,不管好壞都會得到個人的經驗。人的互動在任何時刻都是一個學習,可能好壞皆收,但試著將人的互動轉為讓自己發展的契機與資源,有著良好的互動或許就在某些時刻人脈將會成為一個關鍵要素影響職涯發展。

在作者的過往接觸案例中,許多能夠往更好的領域發展的職涯都在某些時刻透過自身建立的人脈網取得工作機會。作者將人脈分為專業人脈與社交人脈。專業人脈為工作職場的同事或上司,社交人脈則為日常興趣的交會所認識的朋友。不管何者都應該建立,在作者提及的案例中,許多英國與日本的案例在某些「關鍵時刻」,都是透過人脈網讓這些案例能夠化險為夷,進而改變各個案例的人生。最讓我印象的是日本整骨攝影師的案例。

對於自己來說,本身相對比較孤僻,比較不愛社交能力也較少與人交流。但對於人脈網的感受我能夠完全認同。年輕時也曾跟著打工度假熱潮前往南半球打工度假,在初入澳洲的土地時,我也是透著學妹的介紹開始擁有第一份工作,接著透過其他朋友的發展開始獲得穩定的工作,進而可以透過工作取得的薪水領略澳洲的美好。返回台灣後在原本的單車社團也認識許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在這當中也向其請益許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進而增加自己的知識以及不同領域的發展狀況。如果沒有這些人脈的建立以及延續,我想自己無法創造美好的回憶。所以不管你是否喜愛交際,試著去建立自身的人脈資源,在未來職場發展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2.保有學習的態度

相比於國外職場的快速風吹草動,台灣的職場少了比較多的「刺激」。就過往父母親一輩時常聽到走進一間公司直到退休沒有換過工作的經歷,雖然現在對於年輕人實在是不太可能再發生,但台灣的職場因為亞洲的整體觀念下,整體的變動幅度不像歐美來得劇烈。一道命令一個部門隔天就消失職員遣散的狀況在台灣的傳統公司內很少發現,於此台灣人對於「後路」的思考就沒有這麼明顯。國外隨時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工作反而建立起很強的學習風氣,可能在一個行業遭到裁撤,馬上就會去學習新的技能進入到另一個產業。對比台灣的職場文化,若是想要在相對安穩的環境思考轉職或進修,或年紀大的情況思考下一步的發展,往往都會採取相對保守的態度。有時候在這種風氣之下反而會喪失主動學習的契機。過度的保守有時候在遭遇危機時會遇到無法抵抗的狀況。

作者建議要隨時吸收不同產業的新知,透過上述的人脈網(不管是專業或是社交)就是一個不錯的資訊來源。如果在業內的話也可以學習不同部門的專業知識,或許在未來一個轉換的契機會給自己一個幫助。學習的內容可以朝向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發展,若是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或擁有專業的執照或是認證,也能成為自身另一份收入來源(斜槓)。對我自己而言持續的學習新知某種程度也是幫助自己的大腦更新以及升級,過往的某些經驗在過往的時代可能會有百分之百的效用,但放在現今會是未來是否還能如此。我想是需要打上問號。所以持續吸收新知保有求知慾也能讓自己擁有現代職場所需具備的技能。對於職場管理人或是老闆而言,若是一個人的自主學習動機很高,在求職或是晉升也是會比其他人擁有更多條件及機會,畢竟這代表著你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優勢及技能。試著思考如果你是老闆,在招募或是升職的名單內,你會怎麼思考候選名單內的人選呢?

看到這你可能會說現代工作忙碌可能回家還有家庭瑣事需要處理,哪有時間學習呢?不管時間是否零碎,能開始學習就是一件好事,先不要去思考是否能擁有完整的一小時或是只有十分鐘。先開始學習,後面遭遇到的問題,若是有興趣的領域,相信大家也會花破碎的時間進來鑽研學習。自身所學習到的知識也將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的資產或是寶藏(夢幻講法)。

3.分析公司組織圖與國際人才需求

如果上一點的自主學習能力你已經擁有,可能正在思索下一個學習目標,不仿參考公司組織圖或是目前人才需求最高的技術。

在分析公司組織圖當中,作者舉例日本日產汽車與馬自達汽車的差異,透過兩者之間官網不同出現的關鍵字當中,能得知兩者對於組織分部的端倪,日產相對於馬自達仍較為傳統,馬自達則能感覺到相對擁有創新能力。在思考就業或轉職時可以主動取得投履歷公司相關資訊,分析適合你任職的公司。時常聽到有些人走近不適合的公司,或許是組織文化與自己的個性有所衝突。敢於創新的人走進觀念較為保守的公司,不喜歡變化的人走進隨時都在改變的公司,這都會造成自己與公司的期待落差。若是你也如此試著分析自己與任職公司的差異,或許會發現是組織文化所導致。

不考慮轉職或是轉換公司時,也能分析自己的公司組織圖。作者舉例通路商在過往可能會在傳統超市或是一般通路配有人數較多的員工,但因網路崛起的關係,通路商的人力配置也會往網路方面調整,若是網路能提供更高的獲益這時傳統通路的人力也可能縮減。隨時關注自身公司或是未來想前進發展產業的動態隨時卡位。這點作者書中舉的幾個成功案例有些都是透過分析公司的組織發現職缺的可能而爭取到不錯的位置。

從通路商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同個公司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人力配置,也表示在不同時代同樣的人會有不同的職業技能的要求,而走進國際職場,人才需求的質量應會再拉高一個層級,若想往國際職場發展可以試著透過人脈或是其他資源取得目前業內即戰力所具備的技能。國內的話也要隨時關注自身領域的技能發展,以免落後產業,避免通路商組織改變的情況在自己身上發生。

4.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承擔責任的勇氣

公司組織為何聘請一個人任職,不外乎是要透過個人能力協助公司解決眼前的問題並且獲利,所以不管是在2021或是2030年這個概念基本上都不會改變。然而我們要如何在任何時代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還是要透過上面第二點所說的保持自主學習的動機,去發現每個時代獨特的問題進而去解決。還記得在大學在舉辦活動時曾被學長告知「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這讓我理解到不管任何時候都會有問題正在發生,如何去處理跟面對也是一個課題,也是一個取得薪水的方法。

而當問題發生了,我們是否能夠有勇氣去面對並將事情解決,我想是超越解決問題更高的層級。畢竟在職場閱歷越多越會發現真正敢於承擔的人實屬少數,如何成為能夠承擔責任之人。除了具備問題解決能力,我想不外乎就是對於職場的熱忱以及一股拼勁,或者是更現實的薪資收入。

關於斜槓:

在前面的四大精華之外,作者也在書中稍微提及斜槓。

斜槓名詞大概這幾年快速出現在世人耳中,而究竟怎樣才能定義斜槓,作者認為應該是要能夠有能力成為第二個專長,書中舉例英國案例的中文保母仲介,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透過在當地運用中文能力獲得報酬。而失敗的案例是多才卻不專精,雖然知曉概略的模式,但無法獲利跟維持在一定的競爭地位,這會讓斜槓落得失敗的下場。

這對自己也是一個警惕,對於其他人我一直是屬於「工具人」的定位,我自幾也非常喜歡吸收新的知識,雖然這表示知道跟能解決的事情很多,但是否能真的將技能或方法轉換為現金流,我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夠說可以。我想如何將自己喜歡的興趣轉換成現金,也是在斜槓之路必須思考的課題。

--

--